文章来源: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: 87次 直接咨询
乙型肝炎病毒(HBV)感染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,但许多患者因症状隐匿或缺乏健康意识而忽视治疗。知名肝病专家庄淑英医生指出,这种拖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。她结合多年临床经验,为我们详细解析了乙肝未及时干预的危害及应对策略。
庄医生强调,持续的病毒复制会直接损害肝细胞。当免疫系统试图清除病毒时,反复发生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肝组织逐渐纤维化。就像受伤后的皮肤会留下疤痕一样,肝脏内的胶原纤维不断沉积,最终形成不可逆的肝硬化。数据显示,约25%未经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在10-20年内会发展至此阶段,出现腹水、食管静脉曲张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肝癌风险显著升高。乙肝病毒DNA可整合到宿主基因中,干扰正常细胞周期调控机制。这种遗传物质层面的改变如同打开了“潘多拉魔盒”,使肝细胞癌变概率增加百倍以上。我国每年新发肝癌病例中,超过80%与慢性乙肝感染相关。早期肝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,一旦发现多为中晚期,错过最佳手术时机。
除了肝脏本身的病变,全身多系统也会受累。肾脏是最常受影响的器官之一,部分患者会出现蛋白尿甚至肾功能衰竭;血液中免疫复合物沉积还可引发关节炎、血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。儿童时期感染的患者还可能面临生长发育迟缓的问题,因为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和代谢紊乱会影响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。
病情进展过程中,传染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。高病毒载量患者的血液、体液都具有高度传染性,通过母婴传播、性接触或破损皮肤黏膜暴露等方式扩散。家庭内聚集性感染现象普遍,若不及时采取防护措施,很容易造成代际传播。庄医生曾接诊过整个家族多人患病的案例,追溯源头均来自一位未规范治疗的先证者。
心理负担同样沉重。长期携带病毒标签让患者承受巨大压力,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。这种负性心理状态又会反向影响免疫功能,形成恶性循环。有些患者因恐惧社会歧视而隐瞒病情,反而延误了最佳干预期。
面对这些潜在风险,庄淑英医生给出明确建议:所有HBsAg阳性者都应定期监测肝功能、病毒载量和肝脏超声;符合抗病毒指征的患者务必接受规范治疗,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、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;即使暂时不需要用药,也应每3-6个月复查一次,动态观察疾病变化。她特别提醒:“乙肝治疗已进入‘临床治愈’新时代,通过联合干扰素疗法,部分优势人群有望实现表面抗原转阴。”
生命只有一次,肝脏没有痛觉神经不代表可以任其受损。及时干预不仅能阻断疾病进程,更能重获健康生活。正如庄医生所说:“对待乙肝就像养护一棵受伤的树苗,早期浇灌才能让它重新茁壮成长。”